摘要:
劳动合同解除后,员工在一定条件下仍可以追究原单位的责任,具体情况取决于合同解除的原因、相关法律规定以及员工权益是否受到侵害等因素,如果单位存在违法行为,如未支付经济补偿、未履行告知...
劳动合同解除后,员工在一定条件下仍可以追究原单位的责任,具体情况取决于合同解除的原因、相关法律规定以及员工权益是否受到侵害等因素,如果单位存在违法行为,如未支付经济补偿、未履行告知义务等,员工有权依法追究单位的责任,但在追责前,建议员工了解相关法律法规,必要时咨询专业人士,以确保自身权益得到合理保障,摘要字数在控制范围内,信息表达尽量精炼。
导读:劳动合同解除后,原单位有违法违规行为,劳动者可追究其责任。违法解除合同,劳动者可要求支付赔偿金;单位拖欠工资等,可要求支付和补缴。追究责任有一年仲裁时效,从知道权利被侵害起算。劳动者可先协商,协商不成可向劳动监察投诉或申请仲裁,对仲裁不服还能起诉。
一、劳动合同解除后还可以追究原单位的责任吗
劳动合同解除后,若原单位存在违法违规行为,劳动者可追究其责任。若单位解除合同违反法定程序或不具备法定事由,属违法解除,劳动者可要求支付赔偿金。若单位拖欠工资、加班费或未依法缴纳社保,劳动者可要求支付和补缴。
追究责任有时间限制,劳动争议申请仲裁时效为一年,从当事人知道或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劳动者可先与单位协商,协商不成可向劳动监察部门投诉,也可申请劳动仲裁,对仲裁结果不服还能向法院起诉。
二、劳动合同解除后经济补偿金怎么起诉
1.确定管辖法院:一般由用人单位所在地或劳动合同履行地的基层人民法院管辖。
2.准备起诉材料:
起诉状:写明原告(劳动者)、被告(用人单位)基本信息,诉讼请求(如支付经济补偿金具体金额等),事实与理由(阐述劳动合同解除情况及应得经济补偿金依据)。
证据材料:如劳动合同、解除劳动合同证明、工资条、工作证等能证明劳动关系及解除情形、工资数额等相关证据。
3.提交起诉:向有管辖权的法院提交上述材料,法院受理后会安排开庭审理。
4.参加庭审:原告按时到庭,围绕诉讼请求举证、质证、辩论。
5.等待判决:法院审理后依法作出判决,若对判决不服可在规定期限内上诉。整个过程要严格遵循民事诉讼法相关程序规定来主张经济补偿金。
三、劳动合同解除后怎么结算工资
劳动合同解除后,工资结算遵循以下原则:
1.及时结算:用人单位应在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时一次付清劳动者工资。
2.计算依据:按照劳动合同约定的工资标准和劳动者实际出勤天数计算。
3.扣除项目:可依法扣除应由劳动者承担的费用,如个人所得税、社保费等。若劳动者因自身过错给用人单位造成损失,用人单位可依据规章制度要求赔偿,但每月扣除部分不得超当月工资20%,且扣除后不得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
4.支付形式:一般应以货币形式支付,通过银行转账等方式直接支付到劳动者工资账户。
5.争议处理:若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就工资结算有争议,可通过劳动仲裁等法律途径解决。
劳动合同解除后,在某些情况下仍可以追究原单位的责任。比如,如果原单位存在未依法为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未及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等违法行为,即使劳动合同已解除,劳动者仍可要求原单位补缴社保、支付拖欠的工资及相应赔偿金。另外,若因原单位的过错导致劳动者离职后遭受其他损失,像未能及时办理离职手续致使劳动者无法顺利入职新单位而产生经济损失等,劳动者也有权利追究其责任。你是否对劳动合同解除后追究原单位责任的相关事宜存在疑问呢?若有,点击网页底部的“立即咨询”按钮,专业法律人士将为你详细解答。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