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年体检未预警癌症确诊时已晚期,医疗机构需要承担什么责任?

医疗机构在癌症诊断中的责任问题备受关注,对于体检未预警导致癌症晚期确诊的情况,医疗机构可能需要承担一定的责任,医疗机构应严格遵守诊疗规范,确保体检的准确性和有效性,若因疏忽导致癌症诊断延误,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医疗机构应加强体检流程的监管,提高诊断水平,以保障患者的健康权益。近日,一女律师在一机构10年体检未被检出患癌风险,后在其他机构确诊时已是肾癌晚期并伴骨转移,此事引发了公众的讨论,下面小编将从法律视角拆解体检机构责任边界,并梳理医疗事故赔偿的完整流程,为患者提供实用维权指南。
10年体检未预警癌症确诊时已晚期,医疗机构需要承担什么责任?
体检机构是否需为漏诊担责,核心在于判断其是否违反诊疗义务且与癌症延误存在因果关系。
根据《民法典》第1221条,医务人员未尽到与当时医疗水平相应的诊疗义务,造成患者损害的,医疗机构应承担赔偿责任。
在案件中,其2022年体检报告显示“双肾未见异常”,但2024年换机构体检即发现右肾3.5cm×2.8cm低回声肿物,病理确诊为透明细胞型肾细胞癌。
专家指出,肾癌从早期到晚期通常需数年发展,若体检机构在2022年能通过腹部超声发现肿物,患者本有机会在早期干预。
该机构体检项目包含腹部超声,但未识别出本应被发现的病灶。
根据《健康体检管理暂行规定》,体检机构应对阳性体征进行记录并建议进一步检查。当事人2022年报告仅标注“未见异常”,未履行风险提示义务。
漏诊导致患者丧失早期治疗时机,最终发展为晚期癌症,损害后果与漏诊行为直接相关。
若上述要件成立,体检机构需赔偿医疗费、误工费、残疾赔偿金及精神损害抚慰金。
以该案件为例,其因癌症治疗产生的手术费、化疗费、靶向药费等直接经济损失,以及因残疾导致的未来收入减少,均可主张赔偿。
且晚期癌症对患者心理造成的严重创伤,法院可能参照当地居民年平均生活费,按3年期限判决精神损害抚慰金。
医院误诊了怎么申请赔偿?
患者需在第一时间要求医疗机构封存全部病历资料,包括门诊记录、检查报告、护理记录等。机构拒绝配合,则可向当地卫健委投诉。
患者可向医疗机构所在地卫健委或法院申请医疗事故技术鉴定。鉴定需提交完整病历、专家证人证言及同类病例诊疗规范。
鉴定结论支持患者主张时,可先与医疗机构协商赔偿。
协商时应明确赔偿项目,包括已发生的医疗费、误工费(按患者实际收入减少计算)、护理费(参照当地护工标准)、交通费(凭票据实报实销)及残疾赔偿金(按伤残等级乘以当地居民年平均生活费计算)。
机构拒绝赔偿或赔偿金额过低,则可申请卫健委或医调委介入调解。
调解失败,患者需在知道损害之日起1年内向法院起诉。
诉讼材料应包括起诉状、证据目录、鉴定报告及损失计算清单。法院审理中,患者可申请专家辅助人出庭,对体检机构诊疗行为是否合规进行专业说明。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